首页/ 民航资讯/ 盘点2022年我国航空运输市场

盘点2022年我国航空运输市场

民航新闻 01月07日 01:55 阅读188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丰蘩 报道: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民航业经历了3年低迷。过去一年,全行业一手抓疫情防控,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措施;一手抓安全发展,不断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动能。疫情魅影尚未离去,行业复苏任重道远。让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回顾一下2022年我国的航空运输市场发展。

渐近式复苏

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复、油价攀升等因素影响,国内民航运行数据接近疫情发生以来的最低点。为夯实民航安全基础,以保最低运行航班量和保安全飞行为目标,财政部、民航局对国内客运航班实施阶段性补贴,以真金白银注资扶持。2022年5月26日,财政部、民航局发布通知,对国内客运航班实际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的亏损额给予补贴,设定最高亏损额补贴标准上限为每小时2.4万元。

进入传统暑运旺季,国内航企的航班量和运力投入均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七成左右,旅客运输量逐步回升。从各项指标的环比数据来看,暑运确实拉动了需求,带来了更大的客流量,航企的运力投入准备也较为充分。但遗憾的是,暑运因多地疫情影响提前结束。

不过,新航季的航班计划让民航人信心倍增。数据显示,在2022/2023年冬春航季,国内外航空公司每周安排国际客运航班840班,比2021/2022年冬春航季增长了105.9%。在历经多次政策调整后,国际航空市场呈现回暖趋势,为民航业复苏注入强心剂。从多家上市航企披露的运营数据来看,国际航线持续回暖,平均客座率有所提升。

而随着2022年底“二十条”“新十条”等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民航市场的亮眼表现让业界看到了复苏曙光:国内航班量和客运量迅速增长,多家航空公司宣布加大国内客运航班运力投放力度,全国多地机场航班量稳步恢复,民航出行终于从波动反弹走向复苏。

点评

过去的低谷将是未来行业复苏的起点。参考国外民航复苏经验,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随着航班量持续回升,2023年春季后将是行业基本面真正改善的开始。

新机型交付

2022年12月9日,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正式在上海交付用户,中国人长久以来乘坐国产大飞机出行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中国民航运输市场将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中国大飞机事业由此迈上了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

2022年7月1日,南航、国航、东航3家中国航空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向空客公司合计购买292架空客A320neo飞机,总金额超过370亿美元。这是近3年来中国民航业首次宣布如此大规模的客机订单,也让人们对中国民航市场的复苏充满希望。同日,空客公司第一时间在网站上发布了这一消息,并表示新订单“展示了中国航空市场的积极复苏势头和繁荣前景”。针对本次大手笔引进飞机的理由,东航在公告中称,“基于对民航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需要提前对机队运力进行规划和储备”。

有调研报告预计,未来20年,中国民航强大的市场将需要8700架新飞机。这意味着中国航空公司还需要购买更多飞机,自然也包括备受关注的国产大飞机C919。

点评

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正式交付,意味着30多年来全球民航运输市场将迎来全新研制的单通道干线飞机。这将为全球航空公司和客户提供更多选择,为全球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带来更多机遇,为全球商用飞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亦将更好满足全球航空旅客的美好出行需求。

国际航空货运

疫情暴发初期,全球航空客运受到巨大冲击,客机腹舱运力急剧减少,不得不依赖全货机及非常规客机。与此同时,防疫物资、电商货物等运输需求大幅增加。在供需矛盾下,航空货运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2022年2月,民航局首次编制并印发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重点体现了航空物流四大认识转变的牵引:一是从“重客轻货”到“客货并重”的转变,明确实施“客货并重”发展策略,统筹好“客货关系”;二是推动从“场到场”到“门到门”的转变;三是推动从单一业态到全局生态的转变,发展着力点从单一的运输链条拓展到与多种生产链条融合,着力推动航空物流企业与快递、跨境电商、生产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四是从行业管理到融合治理的转变。

从保障能力来看,面对疫情反复冲击和国际局势不稳定造成的物流和供应链不畅问题,民航各单位主动担当作为,主要国际枢纽口岸和重点区域枢纽口岸全力保障客货运航班安全正常运行,开通特殊物资绿色通道,对重要货物给予优先保障;航空运输企业积极与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建立运贸对接,航空物流企业“一站式”“门到门”一体化物流解决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而在另一边,2022年7月17日,伴随着两架顺丰航空全货机落地,湖北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这是我国民航聚焦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短板和弱项,提升货物运输专业化水平,推进机场客货并举、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货运枢纽的重要举措。紧接着,2022年8月31日,京东物流获得航空承运人运行合格证,这意味着京东航空将正式投入运营。在航空货运领域,京东航空前期将重点布局国内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航空货运市场,并向长江中游、成渝等核心城市群延伸。随着国内航空货运骨干网络的逐步完善,至2025年底,京东航空将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并辐射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日韩等主要国际航空货运市场。

点评

过去一年,行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发展,推动我国航空货运在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依然保持自2021年以来的恢复发展态势。

“干支通,全网联”

2022年,跨航企通程中转航班越来越多了。例如,川航“天府转”联合机场、航空公司推出各种中转产品:3月,川航与成都航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力合作,完成了天府机场首个跨航企通程航班西双版纳—成都天府—包头的旅客保障工作;连续推出从西昌、拉萨、林芝出发,经停成都天府机场,中转任意航企的通程产品。内蒙古鄂尔多斯机场依托在线旅游平台,联合相关航空公司运营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北京大兴虚拟通程航班,并通过多平台协作、专员代打登机牌、第三方物流等方式,突破了通用机场无法接入离港系统的障碍,使得“通用+支线+干线”中转旅客也能享受“一次支付、一次值机、行李直挂、全程无忧”等中转便利化服务。

自2021年以来,民航局采取多项举措扎实推进构建“干支通,全网联”的航空运输服务网络,发布了《民航旅客中转便利化实施指南》。2022年10月,民航局印发的《民航旅客中转便利化实施指南(第二版)》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修订了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和实施要求,不仅细化了不同主体保障职责与要求,增加了通航短途运输企业作为中转便利化服务主体单位,还明确了跨航企行李直挂的服务规范与协议推荐版本,并推出了行业统一版中转行李标签。

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的诞生更为不同行业主体高效协作、畅通中转便利化服务、推进“干支通,全网联”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字化支持与平台保障。截至2022年9月,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已有27家国内航空公司、119个国内机场完成注册,累计完成协议备案573条、航班备案1175班,累计新增城市对249组,未来还将持续加强功能建设、完善业务流程、增加对接航空公司及机场数量,提升通程航班产品形象;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目前已上线104个机场,还将完善跨航企逾重行李收费功能及旅客服务预约功能,新增数字人民币收付款功能。

点评

数据显示,中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行业比例从2012年的36.5%提升到了2021年的45.2%。广泛通达,中转顺畅,将助力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人民群众航空出行频率越来越高。